1.生物膜由好氧和厭氧兩層組成,有機物的降解主要發生在好氧層內進行。
2.空氣中的氧溶解于流動水層中,從哪里通過附著水層傳遞給生物膜,供微生物用于呼吸,污水中的有機物則由流動水層傳遞給附著水層,然后進入生物膜,并通過細菌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,使污水在其流動過程中逐步得到凈化,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如水等則通過附著水層進入流動水層,并隨其排走而二氧化碳及厭氧層分解產物如H2S,NH3,以及CH4等氣態代謝產物則從水層逸出進入空氣中。
3.當厭氧層還不厚時,它與好氧層保持著一定的平衡與穩定關系,好氧層能夠維持正常的凈化功能,但厭氧層逐漸加厚,并達到一定程度后,代謝產物逐漸增多,在其外逸的過程中使好氧層的生態系統的穩定狀態遭到破壞,減弱凈化功能。
2.生物膜處理法的主要特征
1.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:(1)參與凈化反應微生物多樣化(2)生物的食物鏈長 (3)能夠存活世代時間較長的微生物(4)分段運行于優占種屬
2.處理工藝方面:(1)對水質,水量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 (2)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宜于固液分離 (3)能夠處理低濃度的污水(4)易于維護運行,節能。
3曝氣池生物濾池流程和特點
流程:池內底部設有承托層,上部是作為濾料的填料,在承托層設置曝氣用的空氣管及空氣擴散裝置,處理水集水管兼作反沖洗水管也設置在承托層內。被處理的原污水,從池上部進入池體,并通過由填料層組成的濾層,在填料表面形成由微生物棲息形成的生物膜。在污水濾過濾層多的同時,由池下部通過空氣管向濾層進行曝氣,空氣由填料的間隙上升,與下流的污水相接觸,空氣中的轉移到污水中,向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和豐富的有機物,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下,有機污染物被降解,污水得到處理。
特點;(1)氣液固三相接觸,有機物容積負荷高,水力停留時間短、基建投資少、02的轉移效率高,動力抵銷低(2)可截留SS,脫落的生物膜,勿需沉淀池,占地少(3)濾料3-5mm,比表面積大,微生物吸著能力強(4)抗沖擊能力強(5)勿需污泥回流,無污泥膨脹,如反沖洗全部自動化,則維護管理也方便。(6)池內生物量大,再由于截留作用,污水處理效果良好,